亲子鉴定的样本采集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,样本类型需根据鉴定类型(司法 / 隐私 / 产前)和实际场景选择,不同样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存在差异。以下是常见样本类型及正确采集指南:
一、常规样本(推荐优先选择,准确率高、易采集)
1. 血液样本
适用场景:司法亲子鉴定(必选)、隐私亲子鉴定、无创产前亲子鉴定(孕妇血液)。
采集方法:
司法场景:由医护人员或鉴定机构人员用一次性采血针采集指尖血 3-5 滴,滴在无菌医用纱布上(直径约 1cm),自然阴干后放入干净信封(标记样本身份)。
隐私场景:可自行采集指尖血,用酒精棉指尖后刺破,滴 3-5 滴血液在纱布上,避免触碰血液区域,阴干后密封保存。
注意事项:采血后避免纱布潮湿、污染,若血液凝固前沾染灰尘或其他杂质,需重新采集;孕妇血液需用 EDTA 抗凝管(紫色管帽)盛放,采集后轻轻颠倒混匀,冷藏运输。
2. 口腔拭子样本
适用场景:个人隐私亲子鉴定、无创产前亲子鉴定(父亲样本),尤其适合儿童或不便采血者。
采集方法:
准备 3-5 根无菌医用棉签(无棉花脱落),采集前 30 分钟避免进食、饮水、刷牙。
用棉签轻轻擦拭口腔内侧颊黏膜(脸颊内侧),上下左右各擦拭 10-15 次,力度以不出血为宜。
取出棉签后自然阴干(避免阳光直射或吹风机烘干),待完全干燥后放入干净信封,每根棉签单独包装或分开摆放(避免粘连)。
注意事项:棉签需彻底阴干,潮湿状态易滋生导致 DNA 降解;避免用手触碰棉签擦拭端,标记清楚样本对应人(如 “父亲拭子 1”“孩子拭子 2”)。
3. 带毛囊的毛发样本
适用场景:个人隐私亲子鉴定,适合成人及长发儿童。
采集方法:
用手抓住距离毛发根部 1-2cm 处,用力拔下 5-10 根头发(需看到根部有白色或半透明毛囊,即 “毛根”),避免使用剪刀剪取(无毛囊样本无效)。
拔下的毛发放在干净白纸上自然阴干(10-15 分钟),然后放入干净信封,标注样本信息。
注意事项:脱落的头发(无毛囊)不可用;染发、烫发不影响结果,但需确保毛囊完整;幼儿头发较细,需确认拔下的毛发带有毛囊(可能需多拔几根备用)。
二、特殊样本(常规样本无法获取时选择,需严格控制采集质量)
1. 烟头样本
适用场景:隐私亲子鉴定中父亲样本难以获取时(如男方不愿配合)。
采集方法:
收集被鉴定人吸食过的烟头 3-5 个,确保烟蒂部分被口唇接触过(避免捡取地面污染的烟头)。
用干净镊子夹取烟头(避免手触烟蒂),去除烟灰,自然阴干后放入干净信封,每个烟头单独包装。
注意事项:烟头需是近 3 天内吸食的,放置过久易导致 DNA 降解;若烟蒂潮湿,需先阴干再保存,避免霉变。
2. 牙刷样本
适用场景:个人隐私亲子鉴定,适合长期独自使用牙刷的被鉴定人。
采集方法:
收集被鉴定人连续使用 1 个月以上的牙刷(无需清洗),确保刷头残留口腔细胞。
用干净塑料袋或信封包装,标注样本信息,避免挤压刷头导致样本脱落。
注意事项:需确认牙刷为被鉴定人专用,无他人使用痕迹;电动牙刷需取下刷头单独保存,避免水分残留。
3. 指甲样本
适用场景:隐私亲子鉴定,适合成人(指甲生长速度较慢,需足够长度)。
采集方法:
用干净指甲刀剪取被鉴定人指甲(手指甲、脚趾甲均可),剪取距离指甲根部 1-2mm 的部分,至少 5-10 片(总量约 1cm²)。
剪下的指甲放入干净信封,避免用手触碰指甲内侧(接触皮肤的一面)。
注意事项:指甲需自然修剪,避免使用锉刀打磨后采集;若指甲有指甲油,需提前去除并清洗干净,阴干后再采集。
4. 精液 / 精斑样本
适用场景:隐私亲子鉴定中确认生父关系。
采集方法:
精液样本:用干净无菌容器收集,密封后冷藏(4℃)保存,24 小时内送检。
精斑样本:收集沾染精液的内裤、床单等织物,剪下精斑区域(直径≥1cm),阴干后放入信封,避免折叠污染。
注意事项:样本需避免与女性分泌物混合,采集后尽快送检,高温环境易导致 DNA 降解。
三、通用采集注意事项
样本标记:所有样本需明确标注对应人身份(如 “父亲”“孩子”“母亲”),避免混淆,尤其多样本采集时需分开包装。
避免污染:采集工具(镊子、剪刀、信封)需干净无菌,避免不同样本交叉接触;手需洗净擦干,或戴一次性手套操作。
保存与运输:样本需阴干后密封保存,常温下短期(3 天内)可邮寄,长期保存需冷藏(4℃),避免冷冻(可能破坏 DNA)。
特殊人群:婴幼儿样本建议优先选择口腔拭子或足跟血(需医护人员操作),避免采集毛发(毛囊不明显);高龄或行动不便者可由家人协助采集,但需确保样本来源准确。
选择样本时,优先考虑常规样本(血液、口腔拭子、毛发),因其 DNA 含量高、采集简单、成功率高;特殊样本需在专业指导下采集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样本无效,影响鉴定进度和结果准确性。